0323 非核亞洲論壇速記 (3)
福島核災五年後災區現況 (文/陳秉亨)
每個國家都有類似的核電狀況,都是國家政策在推動,加上工商業界、媒體、教育部門形成一個核電共同體。福島是有很多核電廠的地方,曾經被如神話的包裝成原子能村。如此強大的活在安全神話裡的自信,讓反核團體難以反對。但是這個神話,背後是輕忽核安、用勞工階層的犧牲建構的。福島是窮鄉,大部分的人都要到大都市工作,留在故鄉的人要仰賴核電帶來的經濟。就算是福島核災教訓,還是有很多人要重啟核電廠,根本就是要錢不要命。
從1988年起推動反核運動,舉辦反核遊行、靜坐、抗議、苦行等活動,促成貢寮鄉 (核四廠址)、台北縣、台北市、宜蘭縣舉辦核四公民投票,凝聚民間反核共識,終使政府於2014年封存核四。
福島核災五年後災區現況 (文/陳秉亨)
每個國家都有類似的核電狀況,都是國家政策在推動,加上工商業界、媒體、教育部門形成一個核電共同體。福島是有很多核電廠的地方,曾經被如神話的包裝成原子能村。如此強大的活在安全神話裡的自信,讓反核團體難以反對。但是這個神話,背後是輕忽核安、用勞工階層的犧牲建構的。福島是窮鄉,大部分的人都要到大都市工作,留在故鄉的人要仰賴核電帶來的經濟。就算是福島核災教訓,還是有很多人要重啟核電廠,根本就是要錢不要命。
福島核災中的抗爭 (文/陳秉亨)
這是福島核災過後的景象,災區裡面有堆積如山的輻射土壤的垃圾袋,或是在庭院裏面挖一個洞,把表層的土壤埋在裡面。如果沒有庭院的家庭,只能裝垃圾袋外面做水泥桶。焚化爐以前只焚化100貝克的垃圾,災後燃燒8千貝克的垃圾,現在蓋一個焚化爐在大家要回去地方。
文 / 陳秉亨
日本報告: 福島雖然有經過污染土壤整治,但是巨量輻射廢土堆積在當地,而且野外地區也無法除污,每逢下雨就會繼續污染。福島核災受害者,採取訴訟,要求電力公司與政府負起應有的責任。但是日本政府強大的核電工業的利益下,仍想重啟和電廠,但是屢屢失敗。日本非核家園之路仍在奮戰中。
【台灣醒報黃譯萱台北報導】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1217-0Ubb
「我們和國、民兩黨主席都碰過面,但現在我們卻只想把票投到海裡!」全國廢核行動平台17日召開記者會向各黨總統候選人喊話,應透過實際政策承諾落實全面廢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批評,國、民兩黨候選人對核廢料問題隻字未提,「非核家園」恐怕只是口號。
回應宋聖榮教授來文:
感謝環保聯盟轉知台灣大學地質系宋聖榮教授對環盟網站及11月11日「台灣環境」雙週刊「電廠環評不可能通過,挖井的兩億元還要花嗎?」該文的回應。宋教授對該文提問仔細釋疑,如此認真的學術精神令人感佩,文中也解答諸多疑惑,唯仍有部分疑問及論述尚祈能進一步討論。特寫成此文請環盟轉給宋教授。
回覆論點一、針對之前文章標題,地質敏感區並非不能開發,只是紅柴林鑽井位在水源地又為地質敏感區,要開發成電廠需要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將會艱鉅、耗時冗長且有較高機會無法通過。台灣的第一座深層地熱電廠,是否有必要增加這些不定因素? 或是應以最快推動台灣深層地熱建廠為考量? 希望計畫執行時能延攬各界專家詳細考慮各方因素。
此外,根據目前進行中的利澤地熱電廠環評經驗,該電廠位在工業區內,照理說已經是環評條件相當寬鬆的地區。該案從2015年1月30日環境影響說明書送件,在環保署經歷了4月10日、7月2日、8月19日一階環評三審後,被要求「進行基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且排定11月23日進行「深層鑽井作業之地質安全評估專家會議」。
卓鴻年教授學經歷美國山迪亞(Sandia)美國國家科學院清華大學核燃料後端營運客座教授中國西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卓鴻年教授表示今天的演講,都是基於多年的實務經驗,並不代表就是都對的。美國高階核廢料,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注意到這問題。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核武,當時美國有兩個不同的原子彈,一個是用鈾濃縮,一個是鈽濃縮。在處理的過程就產生很多高階核廢料。1950年代,美國開始要講核能技術轉為民用。就是艾森豪總統所說的原子能和平用途。當時負責核能政策的Glenn Seaborg注意到,如果要和平用途,必須解決高階核廢料的問題。過了60年,高階核廢料還是沒有解決方式。
美國原子能委員開始找一些地質特性,優先是水不能滲透,類似黏土層,萬一地質破碎,還有填補的功能。1959年訂了選址方法,當時預計1970年找到最終處置的方法。當年以為只要兩千五百萬美金就可以蓋起來。結果不到四年就放棄。放棄的原因是,沒有跟地方溝通受到反對,還有遇到地下水問題。
參加了十月一日及二日整整兩天的「2015地熱國際研討會(ICG2015)」。對於世界各地地熱發展的經驗及台灣目前的困境有更多的理解。非常感謝主辦單位及能源國家型計劃(NEP II)推動單位的辛勞。兩天下來,我有許多疑惑未解,可惜研討會沒能討論,茲整理成此文,就教於台灣的地熱學界及NEP II推動地熱主軸計畫的主事者。
在10月2日下午,有篇文章我很有興趣,是台北科技大學何恭睿博士的文章「The Conceptual Models of the Geothermal Exploration o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Lan-Yag Plain, Taiwan」,該論文分析在三星紅柴林之耕莘井及結元井以及附近民間挖井公司的岩心樣本,探討在紅柴林科技部即將挖井的井位上,若挖到地下3000公尺深時,會是雪山山脈地層或是中央山脈地層。
若是雪山山脈地層會挖到富含水層的四稜砂岩、中央山脈地層會挖到不含水的板岩層。何恭睿博士的論文分析樣本後得到結論是: 會挖到中央山脈地層。
2015全球核能工業現況報告 by Mycle Schneider, Antony Froggatt, Julie Hazemann, Tadahiro Katsuta, M. V. Ramana, and Steve Thomas (翁英琪譯徐光蓉校稿) 綱要與結論 綱要 l從五 十年前開始商用核電廠運轉至今,日本首度整年零核電。 l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