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挖井與浩鼎解盲

作者:高成炎  台大資工教授 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董事長

圖為冰島的奈斯亞威里爾地熱發電站(取材自維基百科)

 

最近台灣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浩鼎事件,這家由中研院翁啟惠院長的技術轉移而成立的浩鼎生技,投入抗乳癌疫苗新藥OBI-822的第二期及第三期臨床試驗。由於解盲失敗及翁啟惠在蔡英文總統生技之旅時,發言中對「解盲失敗」提出他認定的科學看法以及說他沒有浩鼎股票,結果是浩鼎股票因而支撐住未大崩盤。但事後又被週刊爆料他女兒翁郁琇持股三千張,且於解盲失敗當日賣了十張賺了台幣數百萬元。因翁郁琇是原始股東,當初買時股價31元,賣出時是700多元。結果藍色政媒不說,連民進黨市議員王世堅也在正晶限時批上大罵翁啟惠非常可惡,原因除「不誠實」之外,更說是中研院一年有60億生技研發經費。說得好像整個中研院的研發成果都被浩鼎生技盜去一般。翁啟惠隔海傳真辭中研院院長,馬總統不准。翁啟惠也不回國到立法院接受質詢。

(閱讀全文…)

速辦裝填核燃料棒公投 封存費用十六億元移為地熱發電之用

作者:(高成炎台大資訊系教授 / 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董事長)

2016年2月19日立法院開議日,我與十多位「核四公投臨門一腳團」成員,前往立法院請願,一案為:「立即廢除核四廠,將原編列之封存預算直接轉為發展再生能源之用」。一案為「請立法院院會提起『你是否同意新北市台電公司核能四廠進行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之公投案」。3月8日的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第一次程序委員會決議,將公投案送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處理,將「封存預算轉為發展再生能源之用」請願文,函請經濟部處理。

四月初,我收到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3月30日發文「經國二字第1050003880號」之公文答覆,內容大要如下:①行政院宣佈核四停工封存時同時表示「核四停工不等於停建」,目前政府採取之作法係在社會對核四未形成共識,或透過公投做成最高民意之前,希望能夠替下一代保留能源選擇之空間,以少量費用保留核四廠龐大資產,確保啟封後可用,爰核四封存費用實有所需。②台電公司將積極發展各項再生能源電力,並配合投資再生能源併網工程。

(閱讀全文…)

[敬邀] 再生能源的十年願景座談會系列

【台灣可以有什麼樣的地面型光電?】

為了能在短期內大量提升再生能源佔比,發展大規模地面型太陽光電是新政府力推的能源政策之一。持正面觀點者認為,大規模發展地面型太陽光電不但可加速替代傳統能源,也能讓休耕或不利耕作土地休養生息;然也有論者認為,台灣糧食自給率低,不應放任太陽光電排擠農作,讓台灣的農業發展問題雪上加霜。
因此得更細緻討論地面型太陽光電的應用問題,呈現不同狀態的土地可被多重利用或保存的可能,TRENA邀請產官學從不同角度討論台灣地面型光電的潛力與挑戰,以及對立法機構在立法或修法上的建言。
(閱讀全文…)

0326 非核亞洲論壇速記

肇災者付出責任才是正義  (文/陳秉亨)

脫原發辯護團代表

河合弘之律師:福島核災之後,300個律師組成脫原發律師團,2015年本來阻止高濱核電廠,但是在2015年聖誕夜的時候被更改,會被翻案是福井地方裁判所,所以就換到大京地方裁判所,藉由這樣的行動,讓高濱電廠的啟動一直無法成功。

(閱讀全文…)

0325 非核亞洲論壇速記

Iwaki放射能市民監測中心 Tarachine  (文/陳秉亨)

鈴木 薰(主任):Iwaki放射能市民監測中心,是311之後五月成立的,命名為Tarachine是日文,形容懷孕乳腺發達的媽媽,是母愛的象徵。最初有兩台機器,主要測量銫137、134的,後來很多市民要求幫忙測試,所以多了兩台。還有一台是協助檢測甲狀腺的儀器,雖然國家有醫院,但是我們想要自己檢查,有自己的數據。

(閱讀全文…)

0324 非核亞洲論壇速記 (2)

世界社會論壇與非核亞洲論壇交流會  (文/陳秉亨)

佐藤:我以福島控訴團副團長身分發言。福島核災控訴團就是在2012年3月16日這個會場成立的,當時有120人災民。成立大會的意義,就是要追究福島核災責任而成立的。在6月招募了1千5百人,控告東電、日本政府還有最先主張100貝克無害的長崎大學教授山下修一。2012秋天人數就高達到了1萬6千人。

(閱讀全文…)

0324 非核亞洲論壇速記 (1)

再聽見福島的聲音  (文 / 陳秉亨)

佐藤先生:在過去許多日本人因為有核電廠的補貼,所以一直覺得核電廠是好的、乾淨的。311核災之後,才發現自己被騙了40年。3/23谷川小姐有提到,現在有許多家庭被迫離開故鄉。雖然大家都有興趣,對於居民意見的分歧如何溝通,但是因為災民每個階段的心情都不一樣。

(閱讀全文…)

0323 非核亞洲論壇速記 (4)

福島的女性 (文/陳秉亨)

木幡女士

發生核災之後,許多人身心俱疲。許多人得憂鬱症還有自殺。福島的居民不只因為核災受到輻射曝曬,本來就在核電廠工作的男性,回到災區工作,重複受傷,50-70歲的男性死亡率有增加的趨勢,有很多人得到心血管疾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