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焚化爐停車!

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召集人 廖秋娥2017.3.9

台東縣民意vs台東縣政府   

    1月11日,台東縣政府召開重啟焚化爐評估的公聽會,場外台東環保聯盟拉了「別讓焚化爐燒掉台東的未來」布條,並發了相關的傳單。場內坐無虛席,登記發言熱烈,縣議員、市代表、前市長、環保人士等發言者,90%都反對重啟焚化爐。所以,現在縣政府要縣議會表決重啟焚化爐的依據到底是什麼?縣府有將大家的意見聽進去嗎?有將大家的意見提供給縣議員參考嗎?如果有,怎麼可能提出重啟焚化爐一案呢?

    據說縣政府對重啟焚化爐有做民調,不論民調結果是什麼,縣府自己做的民調自己發布,有誰會信呢?做民調是一件嚴謹的工作,豈是當事者能隨便做隨便說的?

(閱讀全文…)

編千億元綠能預算 變核二為地熱電廠

高成炎(台大資訊所教授、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董事長) 

這兩星期有很多與反對燃煤空污相關的新聞,包括2月19日台中、高雄的反空污大遊行,以及副總統陳建仁回應遊行訴求說在年金改革告一段落後,他會向中研院李遠哲前院長討教、如何來做好抗暖化及CO2減量的工作。另外我們也看到,2月16日台中火力發電廠因為中部地區PM2.5汙染太過嚴重,在上午11時至下午5時降載730MW。發電業產生的CO2佔台灣總排放量的一半,其中燃煤電廠佔一半以上。所以如何使燃煤電廠早日淘汰,目前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政治課題。而且新政府也已經宣佈要「2025、非核家園」,所以無煤、非核這兩個目標都需要盡早達到。這當然有一定的難度,因燃煤加核電總發電佔比超過50%以上,短期內台灣不可能達到無煤非核。

橢圓型紅色虛線為岩漿庫投影位置,紫色方塊為核能電廠位置,岩漿庫投影位置內的核能電廠為萬里核二廠。圖/修改自Lin,C.-H.,2015(by Mr.Wang, S.C.),本文作者提供

(閱讀全文…)

九月東南亞環境NGOs會議登場,展開跨國環運交流

九月東南亞環境NGOs會議登場,展開跨國環運交流

新的一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將與民主進步黨聯合主辦「2017新南向論壇─東南亞環境NGOs會議」,擬於9月2日(六)、9月3日(日)舉辦國際會議,邀請東南亞八個國家(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的環保團體或學者專家,針對環境保護、能源發展、新南向政策、強化環保交流與合作等議題加以討論。

新南向政策是新政府對外主要的經濟貿易發展策略之一,政策能否成功,有賴於我們在經濟、環境、社會各領域的努力。以環境領域來說,若台灣廠商在東南亞發生如台塑越南鋼鐵廠的污染爭議,不只提高投資風險,妨礙投資機會,也對台灣的國際地位造成負面影響。新南向計畫應避免污染輸出、資源掠奪的弊端,發揮善用資源、提升環境品質的作用,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閱讀全文…)

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看見墨西哥原住民部落森林典範

劉烱錫  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理事長

向生物多樣性公約典範國邁進

本人受邀參加在墨西哥坎昆市於12/1-2的第三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科學論壇,發表《結合FSC森林驗證與原住民守護領域(ICCA)以落實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行動研究》,在12/3-5期間前往考察國際森林委員會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1994-2003年總部所在地的瓦哈卡(Oaxaca)州,瞭解原住民部落與雨林聯盟合作推動森林驗證概況後,再回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三次締約國會議(CBD COP13)的會場。本人整體認為民主台灣若能向墨西哥學習社區森林,相信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曹啟鴻主任委員,在有機農業、永續森林、打開農產通路及全面建構循環經濟的積極表現下,應可來得及在2020年前實踐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愛知目標,成為全球典範。

(閱讀全文…)

春節近垃圾量增 專家學者商討新對策

原住民電視台【Siku/Talu 立法院】

台東縣面臨垃圾危機,不僅縣內掩埋場幾乎接近飽和,民意也偏向反對焚化廠啟用,其實許多縣市都有迫在眉睫的垃圾問題。環保團體17號在「台灣垃圾政策新走向公聽會」上表示,目前國內焚化廠處理家戶垃圾量是綽綽有餘,而且在《廢棄物清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三讀通過後,沒有必要啟動台東或雲林焚化廠,而是中央應有效進行調度。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
各縣市焚化爐在燒完所有生活的垃圾,還有一般事業廢棄物後,其實還有少數縣市他的焚化廠的焚化量不到達他的7成1862噸,也都比這些沒焚化廠的縣市1126頓的清運量還要高。)

環保署在場回應,將根據廢清法第28條跟各縣市環保局溝通,一同訂定調度辦法。

(閱讀全文…)

地熱業者如何配合政府拚經濟

作者: 高成炎 (台大資訊系教授 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董事長)

陳博志教授建議政府如何拚經濟 

蔡英文總統在年終記者會上說,2016年是打樁,2017年將要全力拼經濟。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扁政府時期曾擔任經建会主委的陳博志教授接受「信傳媒」的專訪,在「半舊不新的林內閣該如何拼經濟」文章上面陳博志教授發表了一些看法。在這篇文章中針對目前台灣經濟問題,陳教授指出:1.主政者缺乏具體經濟發展藍圖、財經政策臨時抱佛腳。2.台灣經濟像到處掉螺絲掉齒輪的大機器。3.印鈔票砸錢無效、台灣經濟根本問題在產業發展。4.財政手段成功關鍵在政府的錢要花在刀口上。5.政府花錢應放在四大重點區塊上。6.政府應擔任資金及人才間的磨合角色。

(閱讀全文…)

〈時評〉環署何需左右為難

By 台大教授 高成炎, 台灣英文新聞-時評

 1月4日「風傳媒」報導「經濟部挾缺電要環評制度背書環保署左右為難」文章,最後結論「新政府能源政策讓環保署夾在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間左右為難」看了這樣的文題,不自覺失笑。記得去年五月,環保署新任署長、副署長上任時,幾位關心宜蘭環境保護的朋友,具名向環保署請願,要求環保署應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制止科技部NEP2在宜蘭三星紅柴林「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挖地熱井興建地熱示範電廠。環保署無視科技部NEP2地熱主軸計劃,未向電廠的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申請免環評,就挖2500公尺地熱深井違法的事實,而接受了 NEP2計畫主持人經濟部次長沈榮津「本階段只挖深井,證實有熱源才建電廠」的解釋,對請願人回覆 NEP2在三星紅柴林只挖深井不建電廠、因此不違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