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為應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並推廣永續家園的理念,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特別舉辦「台灣永續環境特展-打造永續環境記事」,並於今天(4/26)早上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開幕茶會,邀請到環境部彭啟明部長及歷任會長前來共襄盛舉。
彭啟明部長致詞時表示核能雖然是核安會、經濟部的事情,但環境部職責就是保護環境,我們有責任和專注它的發展。我認為「聯盟」就是公私協力,政府與民間共同討論有共識,用民主方式決定也是我們的堅持,努力讓下一代不再有環境負擔,這是我們現在努力的目標。
環盟會長謝志謝表示,環境運動作為社會運動的重要一環,與台灣的社會與政治發展有著密切的互動。特別是在社會與政治運動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環保議題往往與其他社會正義訴求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高度影響力的綜合性運動,促使政府與企業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為應對新的環境運動挑戰並推廣永續家園的理念,「台灣永續環境特展-打造永續環境記事」應運而生。系統性地呈現台灣環境運動的重要歷史脈絡與實踐,並以此為契機,深化社會對於環保議題的理解與支持。同時,特展也展望未來,再為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與願景裡,希望能喚起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更大關注與討論。
今天4月26日同時也是車諾比核子事故39週年的日子。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反應爐爆炸,造成人類科技歷史上最嚴重的核子事故。我們呼籲社會各界記取車諾比核災的教訓,反對老舊核電廠延役修法及核三重啟公投,讓人民早日擁有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美麗而永續的家園。
環盟創會會長施信民特別感謝環境部對這個特展的支持,這個特展的形成可以說是並這四十年來,許多環境運動的支持者血汗的成果,為了台灣的環境,在抗議的過程中,警棍常常打在他們的身上、或者睡在立法院前的馬路上忍受蚊蟲叮咬或飢餓,高成炎教授為了環境運動甚至可說是收到最多罰單的人。所幸人民的聲音慢慢改變了很多不當的政策,讓整體社會能夠走向注重環保、注重永續的國家。今天彭部長的出席更顯示政府與人民站在一起,跟四十年前政府高高在上的情況完全不同,也顯示台灣社會的進步。
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及立法委員的陳曼麗表示當年三哩島事件、車諾比核災事故的發生,讓我們十分擔憂台灣的未來,因為台灣有三座核能發電廠,台灣土地面積也不大,一旦發生事故又四面環海。 所以,主婦聯盟的很多成員都是媽媽,為了孩子的未來,決定與環盟的教授們一同加入反核行動。我曾去參訪過福島核災的災區,現場的荒涼讓我震撼不已,更加深反核的決心,希望讓台灣有安全的環境以及乾淨的家園。
環盟前會長高成炎教授表示現在在講大罷免,其實1994年環盟就曾經提出罷免擁核立委的活動,如果不是國民黨緊急修法提高罷免門檻的話,包括現在立法院長韓國瑜在內的四位立委早就被罷免掉了。
更重要的是,在我開始接觸反核運動的時候,宜蘭那時正在舉辦反蘇澳火力發電廠的運動,有人問:「你們不要核電,也不要火力發電,請問電從哪裡來?」於是我就開始很認真的思考電從哪裡來的問題,並慚慚走入能源的領域,開始研究太陽能、生質能及地熱能源。希望環境部也能更重視和推廣再生能源,讓台灣的環境能朝永續方向發展。
環盟副會長廖彬良表示1996年在車諾比核災發生的十年後,我和施信民創會會長及林俊義部長一同前往冰天雪地的車諾比核電廠考察。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烏克蘭的市長特別交待他回台之後一定要告訴核電廠的操作人員務必要:「安全、安全再安全。」今年5月17日台灣終於要安全下莊了,我們不只要感謝神明保佑,也要感謝台電核電廠的工作人員!希望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台灣能夠永續環境,繼續美麗。
記者會結束後,彭啟明部長和許多貴賓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之下,仔細參觀所有的展區。在展覽的珍貴老照片中亦可以找到許多名人年輕時的身影,勾起了許多環境運動前輩的記憶。展區的最後是各種再生能源的介紹與互動展示區,希望讓民眾認識到能源轉型已成為台灣的重要課題之一,如何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確保能源供應穩定,是一項迫切的挑戰。 台灣永續環境特展將從4月26日~5月18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間173-37及39展出(每日10:00-17:30,週一休),歡迎大家前來參觀,認識台灣四十年來的環境運動發展史,也展望更多元、更綠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