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盟每年年初都會做前一年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活動,今年本聯盟於2022年的大量環境新聞中,由環團成員及環保界的朋友們共同投票選出「2022十大環境新聞」,依得票數高低順序排列其結果如下:

  1. 烏俄戰爭引爆全球核災與能源危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就佔領車諾比核電廠。3月又攻擊及佔領札波羅熱核電廠──歐洲最大的核電廠接著俄羅斯為了反制西方國家的制裁,大漲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導致能源危機。這場把能源當武器的戰爭仍在持續,也讓人重新檢視能源自主的重要。(2/24,3/4)
  2. 《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送立法院修法:行政院在4月21日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年底前終於排入立法院審議,進入修法程序。這部法案是攸關台灣減碳轉型的重要法案,也是作為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的法制基礎,修法一大亮點是「碳費徵收」將正式入法、預計最快2024至2025年上路。(4/21, 12/9)
  3. 政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立院完成初審送黨團協商:行政院會12月8日通過經濟部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針對再生能源發展趨勢調整現有法規,如新增「地熱發電」專章、放寬離岸風電與小水力發電等設置場域,並要求未來新建或改建建物必須設置屋頂太陽光電等。立法院則在28日完成初審送黨團協商。(12/8, 12/29)
  4. 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路徑  再生能源占七成打造「零碳電力」: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國發會指出,電力碳排放占國內碳排放最大宗,因此「去碳電力」將是首要,2050年再生能源要占六至七成,傳統火力發電也必須搭配碳捕捉技術。(3/30)
  5. 再生能源2025年將躍居全球最大電力來源:根據IEA 6日公布的2022年再生能源報告顯示,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之際,預期全球電力結構將出現重大轉變。俄烏戰爭引爆全球首場真正的能源危機,激發再生能源前所未見的動能,再生能源將在2025年初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12/6)
  6. COP15閉幕決議:2030年必須有效復育30%土地海洋: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在19日凌晨達成協議,通過象徵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昆明—蒙特婁協議》,各國承諾到2030年要實現至少30%土地、內陸水道、沿海及海洋區域為保護區。此外,決議明訂到2030年,全球30%的退化陸地與海洋生態系必須有效復育。(12/21)
  7. 7/1起飲料杯限用,循環杯入法、自備杯至少折5元:環保署4月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針對所有塑膠一次性飲料杯(含保麗龍杯)提出管制政策,除了給予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的價差優惠,店家需自2023年1月1日起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4/29)
  8. COP27達歷史性決議:創立損害賠償基金: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會員國終於在11月20日達成「歷史性」協議,設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的全球基金,為排碳不多,卻飽受氣候災難的窮國提供財政援助。(11/20)
  9. 台電興建四接東移方案,引發塞港及公安疑慮:台電原計畫於外木山填海造陸18.6公頃,為基隆協和火力發電廠興建國內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引發生態爭議。後來又提出四接「東移方案」,再縮小填海造陸範圍至14.5公頃,但具有高危險性的天然氣接收站卻緊鄰船隻密集進出及周邊人口密集的基隆港區,引發塞港及公安疑慮,迄今爭議未歇。(7/6)
  10. 直轄市、縣市政府2021年度永續環境施政表現評量結果發表:環盟於9月5日早上在立法院中興大樓召開記者會公布2021年度各縣市政府永續環境施政評量結果。今年評量結果「優」,取六都的前三名台南市、桃園市、高雄市,及非六都縣市屏東縣!等級「良」包含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而今年度的「待改善」名單包含基隆市、南投縣、澎湖縣、連江縣。(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