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東南亞環境NGOs會議登場,展開跨國環運交流

新的一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將與民主進步黨聯合主辦「2017新南向論壇─東南亞環境NGOs會議」,擬於9月2日(六)、9月3日(日)舉辦國際會議,邀請東南亞八個國家(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的環保團體或學者專家,針對環境保護、能源發展、新南向政策、強化環保交流與合作等議題加以討論。

新南向政策是新政府對外主要的經濟貿易發展策略之一,政策能否成功,有賴於我們在經濟、環境、社會各領域的努力。以環境領域來說,若台灣廠商在東南亞發生如台塑越南鋼鐵廠的污染爭議,不只提高投資風險,妨礙投資機會,也對台灣的國際地位造成負面影響。新南向計畫應避免污染輸出、資源掠奪的弊端,發揮善用資源、提升環境品質的作用,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目前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議題,世界各國都面臨各自的挑戰,但各國的作法和經驗,可以提供彼此參考、相互學習,進而促進合作。因此,與東南亞國家進行環境領域的交流,促進彼此的了解與合作,乃新南向政策的一個重要工作。

且不只是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運動經驗的交流,能源發展的議題也可以互相學習。如台灣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對於亞洲國家非核運動具正面效益;東南亞國家的再生能源利用,如地熱和生質能,亦可以做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參考。

今年也適逢環保聯盟30周年,會議亦作為系列紀念活動之一,展望迎新,歡迎關心台灣及東南亞環境議題人士踴躍報名參加,相關資訊詳見網站後續發佈。


2016年東南亞環境新聞瞭望(1)

東南亞的環境新聞,去年尤以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的海岸污染為關注話題。不過,各國環境新聞仍少有被關注,或散落在國際新聞之中。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環境資訊中心,是難得還保持摘錄國際環境新聞的獨立網路媒體。去年發生了哪些環境大事呢?以下初步整理,可作為了解東南亞環境多元面向之參考。

資訊中心摘錄新聞條數最多的國家,第一名為越南,近35 條,多為河靜污染案的延續報導,此外,還有燃煤政策、轉型低碳經濟、地下水砷污染、政府拒絕不環保投資等議題。第二名為印度,約有20條新聞,以空氣污染、燃煤私有化、再生能源、熱浪、乾旱等議題為主。第三名印尼約15條新聞,為霾害、保護雨林、物種保育、棕櫚油墾殖焚林、中資高鐵動工等新聞;第四名馬來西亞約10條新聞,為霧霾、河污斷流、IOI集團重獲永續棕櫚證照引發環團反彈、停建峇南水壩等新聞;第五名泰國約9條新聞,包括水災、熱浪、大旱、損失紅樹林和暹羅紅木等議題;第六名菲律賓約7條新聞,為燃煤發電、氣候人權訴訟、乾旱無米人民抗議遭政府暴力鎮壓等新聞;第七名柬埔寨約2條新聞,乾旱引爆糧食危機、湄公河流域水壩規劃影響生態系統和糧食供給。而2010年緬甸開放以來,經濟投資成長快速,除了備受國際矚目的羅興亞人種族議題,因應社會開發相伴而生的環境問題仍少被關注,比如水壩興建。以上八個國家為這次會議預計邀請國家,在此稍作簡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