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1 現場翻譯報導,2020歐盟林務部門減碳路徑

作者:陳秉亨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

森林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已經毫無疑問,它們同時扮演儲存二氧化碳還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角色。森林可以提供資源作為再生能源或是取代石化材料。京都議定書之後,森林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在北半球森林被當成是碳儲存庫,在南半球森林被開發,成為碳的排放源。

在京都議定書之後,已開發國家的森林與土地利用情形,因為過去的利用方式,一直增加碳排放量,所以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IPCC(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 2000年的報告指出,全球有30%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來自森林的焚燒。讓世界重視限制林地的使用,卻忽略森林經營可能減碳功能。

但是這個狀況,漸漸受到改變。林木利用新的氣候變遷調適工具,新的科學數據也顯示在已經高度發展的國家,智慧利用林木減緩氣候變遷的可行性。因此歐盟開始決議2020年之前,將現有的土地利用轉換成對減碳有助益的方式。並將土地使用(LAND USE )、改變土地(LAND USE CHANGE)使用與森林經營(FORESTRY)作為2030年減碳重要架構之一。

(閱讀全文…)

政府犧牲民眾健康換取企業競爭力

徐光蓉(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召集人)
今年英國熱熱鬧鬧地慶祝女王登基六十周年,但很少人注意六十年前也正是英國污染最嚴重的年代,1952年12月5至9日倫敦嚴重的空氣污染:牧場的牛昏倒;戲院內空氣惡劣到無法忍受,不得不中止表演;部分地區能見度近乎零,海陸空交通完全停頓;棺材不夠,花店的花都賣光,…,資料顯示這幾天的污染導致四千到一萬兩千人喪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空氣污染事件。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