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堯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社運界的老前輩,打從228事件嘉義水上機場,勇當學生隊長開始,就走在時代的前面,為爭取台灣自由民主而步入社會改革的運動中。

八十年代的台灣,黨外翻滾社會的時代,吳慶年教授堅毅、挺拔的身影,就一直出現在抗爭、遊行和靜坐的場面。

1986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踩著戒嚴法的紅線正式成立社團,高舉「尊重生命,疼惜鄉土」的環保旗幟,向獨裁威權爭取生命的尊嚴。來自成大的吳慶年教授成為環盟學術委員會的重量級人物,不只為反核運動提供學術上的論述,更是起而行,奔走在街頭的反核隊伍中。

九十年代,以涵蓋環境權的社會權運動在台灣風起雲湧,反對黨(黨外)的政治勢力亦搭當時的環保順風車,揮舞在台灣頭與台灣尾,蔚為台灣民主運動的新風潮。

參與台灣民主社運的老中青三代,吳慶年教授被歸類於「日本製」的社運人士,屬於老一輩的長者,對「台灣製」和「中國製」的社運朋友,賦有提攜、鼓舞和打氣的重大作用,尤其在絕食抗議的隊伍中,長者更具有「決心」的象徵。

三十多年來,吳慶年教授在社運界的角色,相當令人敬佩:

他是挑戰獨裁專制的社運道友:反軍人干政、廢刑法一百、419大遊行…

他是追求民主自由的社運街友:饑餓靜坐、公投救台灣、野百合學運、教改…

他是高舉環境保護的社運戰友:反核示威、靜坐,無役不與。

但是,他卻是一位淡薄名利的謙謙學者。吳慶年教授的漢學紮實深厚,吟詩撰文作外交,連日本的反核界都讚賞不已。

吳慶年教授的追思禮拜,東寧教會內雲集來自台灣南北的各路社運「英雄」和「俠女」的追思,見証了「一粒麥子」的金句,因為飽含追求民主自由的這粒麥子,透過吳慶年教授的辛勤耕種,如今已可看見在社運界發芽茁壯。吳慶年教授的一生,確然是信守了「美好的仗已打過,當跑的路已跑盡,所信的道已守住」的忠誠「僕人」。

「日本製」的台灣社運老將,又凋零了一位,著實令人感傷與懷念。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