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於11月13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不確定非核家園政策是否依然為國家政策?」,並認為「核能屬潔淨能源」、「核能在安全技術上可以突破」以及支持「台灣重啟核電」。

    針對廖院長的言論我們難以苟同,並深感遺憾,特發表聲明如下:

一、身為中研院最高行政首長,廖院長在國會的發言,會被外界解讀為政府或該院的立場。廖院長不應於公開場合發表內容偏離事實或違背法令規定或逾越其職權的不當言論,以免誤導社會認知和紊亂政府施政。

二、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3條規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第五條第三項第二款也規定要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作為中研院院長,在公開場合質疑現行國家政策的存在,這不僅與法律事實相悖,也可能被視為其對國家政策的否定,這也會對社會大眾傳達錯誤的訊息。

三、廖院長認為「核能是潔淨能源」亦屬不實。國際能源總署(IEA)雖將核電列為低碳選項之一,但多數國際環境法與永續發展指標並不將其視為「潔淨能源」,主要原因在於核電仍有輻射物質和廢熱排放、高風險不確定性、核廢料無解的長期污染趨勢,以及核子事故可能造成跨世代的環境災難。況且以核電的整體生命周期(從鈾礦開採、輸送、提煉、燃料製作、電廠興建、運轉發電到核廢料處理處置)來看,發電以外的過程並非低碳排放。

四、廖院長所言「安全技術可突破」亦過於武斷。福島核災十四年後,日本尚未完成廢爐作業,輻射廢水排放屢屢引發國際爭議。台灣地狹人稠、地震與自然災害頻仍,核能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至今我們仍是無法提供安全、長期的處置方案,老舊核電廠的設備劣化,長期運轉的風險遠高於歐美國家。因此,任何核電廠重啟的決定,皆需通過符合程序正義的環評審查、嚴謹的老化管理、核能安全評估與技術審查,不能以一句「可突破」輕率帶過。

五、廖院長的發言忽略8月23日「核三重啟公投並未通過」的事實。依照公投法規定,該案不通過使政府於2年內不能重啟核三。目前台電僅是進行評估核電廠現況是否適合重啟,其報告提交經濟部審查中,尚未獲准提出任何核電廠重啟申請案。

六、中研院職權與核電重啟無關,院長不應逾越職權,表達態度,破壞行政制度與倫理。其支持核電廠重啟的主張也可能導致社會大眾對主管機關審查結果的不信任。廖院長作為國家最高研究機構首長,理應嚴守行政規範與倫理,不應以個人立場干擾國家的能源政策和措施。

七、非核家園政策是我國法律明定的目標,是台灣社會共識,是經由民主程序取得的成果。中研院院長應尊重並遵守這個共識,而非破壞或嘲笑此一社會共識。

八、我們期待政府官員展現落實非核家園的決心,切莫再讓核電爭議遲滯我們能源轉型、因應氣候變遷應有的作為。 我們呼籲全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安全、健康、永續美麗的非核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