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事故今年邁入第12年,年初日本政府宣布今年春季時(預計2023年4月)將開始把福島核災含氚廢水倒入太平洋中,再度呼起民眾對這場惡夢的新恐慌。另外,小型核能反應器(SMR)與核融合這些話題最近很夯,但是否真的可以成為淨零碳排的救星?

台灣環保聯盟特於近日(3/9下午)舉行福島核災12週年省思座談會,特別邀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綜合計畫處賴弘智簡任技正報告「日本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與我國周圍海域監測跨部會因應機制」、也邀請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教授深入剖析SMR與核融合,還有台灣環保聯盟前秘書長,也是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教授探討核電廠延役可不可行?當天監察委員趙永清及立法委員陳椒華也皆到場聆聽。

謝志誠表示近日許多有心媒體刻意誤導,需要導正視聽。核二、核三廠都陸續進入商轉執照40年屆期的狀態,核一廠更是正式除役了。並非外界所稱為了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故意讓核電廠提前除役。至於核電廠要延役有四個疑慮:

(1)等了40、50年的核電廠在地鄉親,他們要情何以堪?

(2)機組老化造成運作風險增加;

(3)為了核電廠延役,難到要發布緊急命令,進行修法嗎?

(4)核廢料營運管理的困境,誰要來化解?

謝志誠認為,除非能解決這四個疑慮,否則請勿隨意信口開河,提出核電廠要延役的訴求。

    原子能委員會代表賴弘智表示兩年前日本政府宣布要將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入海消息後,台灣政府已成立跨部會因應平台,強化各部會間溝通機制。原能會則進行相關動態研析與日方研究單位資訊交流蒐集、海域輻射監測與整備計畫:在海域輻射監測方面,完成台灣海域輻射背景資料庫、強化海水氚監測並持續監控;在整備計畫方面,建立了資訊公開平台、擴散模擬系統及輻射監測與基線調查三件事。座談會參加者環境法律人協會謝蓓宜研究員則建議海域輻射監測應縮小採樣網格點距,擴增採樣點數;且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如何信任這個海域所捕撈的漁獲水產,才是大家包括漁民與消費者最關心的事情。

     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對於日本排放輻射廢水入海議題,環保團體的立場都是長期監持不要排放到大自然,排放入海不是理想的處置方式,因為最終還是會增加大自然的負擔,隨著時間會慢慢衰變,但過程中自然界就會增加這些成分的濃度,連帶會造成影響,很難評估,不確定風險是存在的,國際間環保團體是主張繼續存放在陸地上隔離水池中,不要排放入海最好。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教授則表示最近媒體上有人稱SMR與核融合為「新核能」,其實這二種技術早在50年和30年前就有了,可說一點也不新。雖然近來有些國家投入SMR的研究,只有美國的SMR發展較順利,但實際上NuScale、及比爾蓋茲的Terra Power等公司目前進展都延滯,而且這些小型反應爐都需獲得政府龐大經費補助,才能跟其他發電方式競爭。SMR並沒有解決過去大型核能反應爐的問題,且造價極為昂貴,並沒有比較安全,含鈾量高,會助長核武擴散,還會產生更多核廢料!

此外,與會人士賴發奎提出已除役的核一廠乾式貯存設施不符合國際核能安全標準,希望能提醒國人關心和監督核廢料乾式貯存的問題。

施信民最後總結今日我們持續省思福島核災事故,台灣地狹人稠,不能承受核電災變,台灣要持續走在非核家園之路上,告別核電。雖然政策正在進行,社會上還是有一些異音,事實上台灣的核電廠要延役已經不可能,再生能源發展才是未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