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06日(星期三) 上午10:00-11:00

地點:立法院中興會館101室

主辦:台灣環保聯盟、

參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等環保團體

出席:陳曼麗(前立委)、陳炳煌(東海大學教授退休)、施信民(台灣大學教授退休,環盟創會會長)、楊聰榮教授(師大華語教學學院)、劉志堅(環盟會長)、許主峰(環盟秘書長)、王守誠(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洪友綸(台北市溫羅汀社區發展促進者)

PS.本次評量較完整的總評報告,請按此下載

  • 前言

本次評量,我們發現各地方縣市政府表現進步甚多,雖然在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肆虐下,及氣候變遷/氣溫攀升/急遽減碳的威脅、巨變下,我們地方縣市政府仍能持續努力推動永續,目前,似乎是一個檢討省思及轉折前進的契機。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對全國22縣市的「永續環境施政」成效進行評量(澎湖縣沒參加),並將評量結果向大眾公告說明,希望達到相互比較觀摩與鼓勵的效果。不只是針對公害防治,也應包括更廣的環境、社會、經濟面向,這些面向在地方都是由縣、市(指各直轄市及省轄市,以下同)政府主管。推動永續,除了中央政府外,地方縣市政府也很重要。如何檢視一個縣市的施政是否「永續的」呢、是否更永續呢?永續的程度呢?這是做為公民、選民所最關心的。

本項評量,緣起於2014年地方縣市公職之選舉,彼時我們就各候選人之政見,認為需含括永續、環保者,彙整為20項環保政見訴求。於候選人當選後要求其落實政見承諾。於2018年地方選舉繼之,再整合聯合國之永續發展目標SDGs/UN,成為25項永續環境訴求,要求縣市長當選後能於縣政落實。並以含64項指標,來衡量施政之落實情形。

  • 評量方法及結果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就此已進行了五年,本次是第六年,也是對現任、本屆直轄市長、縣市長的第二次(指2020年度) 施政評量,在「永續環境的評量表現」上的體檢及評比。我們經過約三個月的審閱資料、討論,及計15位專業者(含教授、NGO成員)的參與。

今年的訴求內容有25項、64項指標,乃綜合了永續會的「107年永續發展指標系統評量結果報告」之評量系統指、SDGs/TW指標,已聯結了聯合國的SDGs目標。

今年的25項訴求,分為八大主題,及簡化為四大組,

大組一、主題一【節能減碳與再生能源推動】、主題六【氣候變遷因應】

大組二、主題二【公害防制】、主題四【基礎生活設施】

大組三、主題三【國土規劃與環境資源管理】、主題七【生態保育】

大組四、主題五【綠色生產與消費】、主題八【公眾參與】

為求專業、公正,邀聘十多位評量委員,花了約三個月的評量時間,得評量結果,整體「環保永續環境施政」較多優點的縣市,如下:

   優:(被評為A級者, ) 台中市、台北市、台南市、宜蘭縣、屏東縣、苗栗縣、桃園市、高雄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嘉義市。(以上依筆畫數排序)

   佳:(被評為B級者,) 台東縣、花蓮縣、金門縣、南投縣、基隆市、連江縣、雲林縣、嘉義縣、彰化縣。(以上 依筆畫數排序)

   待改善:澎湖縣,沒參加

若就以各個評量主題來看,

能源轉型組-(節能減碳與再生能源推動,指主題一,第1.、2.、3.項議題)、

    較優:台南市、桃園市、嘉義市、新北市、苗栗縣、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 

基礎生活設施組-(主題四,第10.、11.、12.、13.項議題)

  較優: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生態保育組(主題七,第20、21項議題)

    較優:屏東縣、桃園市、嘉義縣、台南市、新北市

環境治理組- (綠色生產與消費,指主題五,第14.、15.、16、17項議題.;資訊公開,指主題八,第22.、23.、24.、25.項議題)

   較優:新北市、屏東縣、桃園市、台南市

至於對公害防制(主題二,指第4、5、6項議題)、氣候變遷因應(主題六,指第18、19項議題) 、國土規劃與環境資源管理(主題三,指第7、8、9項議題),大致上表現平平,較少縣市有特別突出表現。

對於今年各縣市的表現,相較於去年,縣市政府相對於直轄市,進步很多。這是很值得稱許的。而各直轄市的表現也很好。如台南市於去年稍遜,今年則表現甚佳,優點、特點甚多。去年屏東縣甚為傑出,今年亦然。

相較於去年,不少縣市甚有進步。評量上頗有進步的縣市,如台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屏東縣、苗栗縣、新竹市、新竹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今年的評比,澎湖縣沒有參加,對此趕到遺憾,也對澎湖縣自行喪失此自我檢視、與民間溝通的機會,表示譴責。

  •  綜合評論

由以上評量結果係綜合表現,直轄市因資源較充足,當然表現較佳、以前也表現較佳,但已漸漸被縣市趕上來,如宜蘭縣、屏東縣、苗栗縣、新竹市、新竹縣、嘉義市,也在A級(較優等級)之列。

關於非核家園方面,全國各縣市中,大都表示「同意」非核家園主張,或部分縣市表示:依照中央的政策;彰化縣、南投縣、金門縣,未填寫(、未表示意見、空白,澎湖縣未參加)。顯然,「非核家園」已是為大多數縣市所贊同、共識。屏東縣設有核三廠,該縣設有「核能安全委員會」,以加強核安監督及溝通,是好的作為。

各縣市的人均用電量,其序如下,也都在成長,

1.台北市,2.新北市,3.桃園市,4.台中市,5.高雄市,6.台南市 (前面1.表用電量最高,以次降低,及台北市最高、台南市最低)。這是不好的現象。

大底原因為氣溫趨於更炎熱,就(家庭、辦公室、學校、商場等)使用冷氣用電量大多因此而增大。這幾年各縣市大多人均用電都在成長中,除2017、2018有降低,(該年度能源局有推動對各縣市節電計畫並予及補助,可見到其效果)。

不少縣市,依其資源特性,大都努力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太陽能發電如台南市、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全台計5.56GW);風力發電如彰化縣、苗栗縣、台中市、桃園市及雲林縣(全台計0.915 GW)都有好的表現,予以肯定。惟澎湖有很好的風場,卻沒好好開發。在2019、2020年各縣市、各地因乾旱現象,水力發電量都減少(水力發電的開發單位為台電公司,其開發容量都維持不變,水力發電量變得很少。甚至連日月潭、水里的明潭抽蓄發電廠,難以發揮其抽蓄調節的功能)。

在空氣品質改善上,PM2.5已有很多縣市年平均低於15 ug/m3,連屏東縣都已達年平均低於15 ug/m3。目前較嚴重的、尚未達標的,是雲嘉南高地區。但臭氧仍嚴重、超標或惡化。

在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由於環保署的政策保守,各縣市是倚賴於舊的焚化爐。廚餘回收、再利用,因為抑制狂牛病的要求(,非經蒸煮不得當豬飼料),回收廚餘量反而減少。台南市積極處理(挖除學甲農地的非法廢棄物),以及長年在安南的中石化含汞廢棄物,處理有所進展,期能澈底完全清除解決。花蓮引進台泥公司以水泥窯理其家戶垃圾,是否妥當,是一個引憂。台東縣則重新啟用其已建十多年的焚化爐,也是隱憂。垃圾、廢棄物應朝向分離收集(分類)、循環/再利用,則進展不多,反而迷信焚化爐、重啟焚化爐(如台東縣)。

對於土地的規劃善用與管理,大多縣市都已草擬及通過其國土計畫,由於範圍廣及全國、且公開閱覽時間有限,民眾參與程度低,恐怕有些不妥之處。

由本次議題及分組,我們對國土規劃、生態(資源)保育、環境管理甚為重視。我們發現,一些有國家公園設立的縣市,此如台北市、南投縣、花蓮縣、屏東縣、金門縣等,在生態保育上表現較佳。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宜蘭縣有較好的森林覆蓋率,花蓮有較多的自然海岸(65%),在這方面可得較好評價。

在保護保育類野生動物—如石虎,苗栗現有訂定石虎保護自治條例(縣府年度給付獎勵金),頗值得肯定。取締盜伐、盜採、盜獵、違法捕撈、走私及非法販賣,倚賴地方政府的執行,是縣市政府的基本要務,但看取締數量都很低、是個位數, 這是很糟糕的事。對去除外來植物入侵物種方面,也做得很有限。

  • 檢討與建議
  1. 各縣市在節電、節能、減碳方面,仍不理想,大多縣市的用電仍在成長中。以我們的觀察,仍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2. 各縣市之建設,大致上仍偏實體之建設、土木營造工程建設。相對的,對綠化、道路或公共使用空間、地面之施作仍多採硬質(混凝土、柏油)表面,少綠化或透水性表面作法,少生態工法之施作,此為可改善者。建議我們宜減少這方面的預算、經費。
  3. 宜重視推動低碳的工程(綠建築、交通建設)、友善農業/食農教育。
  4. 宜重視國土計畫,並有充份民間參與及資訊公開;及管制土地合法、合理使用。
  5. 重視及改進縣市政府推動永續之「機制」。
  6. 鼓勵縣市政府多參與國際活動。
  7. 中央政府,應更重視「永續發展」之施政。
  8. 中央政府,宜有更積極、妥適之減碳政策及作法。
  9. 中央政府,對廢棄物宜採減量及資源循環的原則、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