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炳煌(環盟學術委員 金秋地球日倡議人)
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
早期石器時代的人類賴以存活的生計是採集野生植物的果實根莖和狩獵野生動物為主,支撐人類社會的維生體系是大自然的荒野生態系。從採集狩獵進化到畜牧農業,是人類文明劃時代的大躍升。從農牧社會再進化到以工商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社會又是一次大躍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前校長田長霖博士曾經以「文明西進論」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分享他的觀察:近現代文明大躍升發生在中世紀黑死病,外族入侵黑暗時期之後的歐洲,包括500年前的宗教改革及之後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這一波波的創新文明又經由大航海時代推展到世界各地。此一由科技與經濟驅動的近現代文明包括工業化、都市化和全球化,逐漸成為全球各地競相採用的國家和地方治理模式,看起來會帶給人類無限的希望,卻也暗藏危機。
人類生命存活的生計,終極的支撐是依靠生態系經由能量流、物質流和資訊流網絡的有效運作為基礎,這道理就像101大樓必須有支撐得起的地基工程一樣。
不平則鳴、不平則傾
當人類社會生活環境從荒野到農村、再到都市,人類生存的危機就逐漸浮現。都市是消費性、寄生性的生態系,必須依靠生產性的農漁村和保護性的自然荒野生態系才能穩健發展不致傾倒。這三種生態系的比例必須是正三角形,像金字塔一樣,如果頭重腳輕,人類文明怎麼會有明天?人類生存所賴的維生體系已經超載失衡,必須進行重大調整,這是1970年地球日發出的警訊,今年4月22日地球日50週年遇上了幾百年來的大瘟疫,許多活動必須取消或延期或作配合防疫的調整,這是合宜的,如果2359萬多台灣同胞能敬邀77億多地球村鄉親攜手合作,以救生命、救生計、救維生體系來打贏這場戰役,又能在災後重建中,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無縫接軌,以全球、國家、地方永續治理的夥伴關係推動經濟、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我們就可以走出這黑暗的隧道,看見新環境、新人類、新文明的曙光。
救生命、救生計、救維生體系:YES, Taiwan Helps!
新冠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疫情仍然烽火連天,兩百多萬確診案例中,死亡的鄉親已超過16萬人,最急的當然是救生命。因隔離而不得不封城,禁足造成的全球經濟活動急凍,讓很多倖存沒病死的鄉親可能因生計全失而餓死,因此及時紓困和疫情趨緩後的振興經濟也刻不容緩。長遠而論,全球維生體系的重整再生也是人類文明存續的根本。台灣在防疫大作戰中表現亮眼,幾乎是獨步全球,願我們再接再厲,續創佳績!
我們正在寫歷史
如果我們能以全民抗疫來紀念地球日50週年,歷史將記住今天。配合防疫,許多人自願居家隔離,以閱聽代替旅行,4則心得與朋友們分享:1.大瘟疫有沒有親生父母?在卡謬的「瘟疫」、戴蒙的「槍砲、病菌與鋼鐵」找到的共同答案是「傲慢與偏見」。2.中廣新聞網的新節目「超現代台灣新文明」以2020作為台灣維新元年。3.快樂聯播網發哥開講的最新論述是:台灣正在成為現代的雅典。4.最後是林來瘋林書豪的臉書,文章很長,結論很棒:在黑暗之中,攜手同心,成為衝破黑暗的那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