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油煤的日子, 可能到來­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徐光蓉教授)

十二月一日起,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在秘魯進行為期兩週的密集協商, 希望為明年底巴黎大會奠定良好基礎, 朝目標 — 控制氣候變遷的增溫不超過攝氏兩度, 邁進。

由於人類不斷的擴張: 大量消耗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改做耕地、畜牧等開始改變氣候。 根據跨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IPCC)報告, 如果目標是全球增溫不超過攝氏兩度, 人類總累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不可以超過三兆兩千億公噸。 工業革命至今, 人類已累積排放約兩兆公噸, 僅剩的一兆公噸排放額度多久會用光­ ­2010年全球排放490億公噸, 每年還不停止增加, 不到30年時間 — 2040年前額度就用盡! 之後呢­

­


­

氣候變遷歸根究底是人使用能源所致, 但能源是所有政經、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支柱, 不用煤、油或天然氣, 用甚麼­ 擁核者一定說用核電, 但核電能嗎­ 暫且擱置核電不安全, 核廢料處理無解等問題, 全球32個核電國家, 無一僅靠核電維持; 台灣想百分百靠核電, 必須蓋現有設備六倍多的核電設施; 而核電因為不能隨時開啟關閉, 根本無法應付尖離峰的變化; 當然, 無法應付現有運輸需求。

馬政府一向蔑視再生能源, 明顯與國際趨勢相左: 十多年再生能源發展, 總裝置量已超過發展六十多年的核電; 十年前, 歐盟新增發電設備有八成是燒煤或天然氣, 近六年, 半數以上新增設施都是再生能源, 去年甚至占增量的七成! 丹麥電力有超過三成來自風, 西班牙兩成; 義大利有8%電來自太陽能; 兩千萬德國人居住在百分百再生能源社區; 全球有650萬人, 直接或間接從事與再生能源有關工作。

最近­歐巴馬的氣候變遷談判代表說: 大部分化石燃料應該留在地底不開採。 德國最大電力公司宣布將轉向致力再生能源發展, 並於2016年起將燃煤燃油部門切割出去。 台灣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 每年以13-15%GDP代價購買, 從來沒思考現在用的能源會不會有買不起、買不到的一天。 不能用煤或油的日子越來越近, 別人都在積極準備, 我們呢?